2022年已临近5月,影视行业却并没有迎来期待中的春天。票房大盘数据频破低点,影院复工率也在半数上下挣扎,与下游肉眼可见的惨淡对应的是,行业上游的投融资环境也在陷入困境。
对于影视行业而言,自2016年开始的外部资本退潮,加上持续的疫情影响,已经从方方面面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影视作品相对漫长的结算周期,使得大量的中腰部公司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完成项目投入到产出的资金回收极为困难。
在此情况下,影视公司不得不另谋出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成为行业融资的新选择。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机构等政府部门也开始逐步引导金融机构,为文娱影视行业提供更多类型的融资贷款服务。
以版权质押为代表的融资手段,正是建立起影视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关系的重要桥梁。这样的方式需要影视企业以作品版权等知识类产权作为质押物,来获取贷款。在行业环境并不理想,疫情仍时有反复的外部条件下,影视企业合理评估自身资产,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已经愈发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4月22日,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联合毒眸举办主题为“版权质押能否帮助影视融资破局?”的影视主题沙龙,尝试对影视行业融资的崭新可能做出一些回答。
刘开珞 登峰国际合伙人、合乐影纪董事长:一方面影视公司在制作阶段应当合理寻求资金,另一方面,在创作价值观导向正确的作品的同时,也要对各个阶段的投资方负责。
魏童 北京一未文化创始人兼首席内容官:创作者时常抱着一腔热血,但银行等投资机构需要对其投资行为的安全负责,中间是需要建立起一个翻译的过程,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才能使最后的作品在各个层面取得好的效果。
王军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银行针对影视企业普遍的评估标准可以总结为“谁来投、谁来制作、谁来拍、谁来演、谁来发”这五大要素。
孙军 北京银行国家文创实验区支行行长助理:在与影视公司合作时,银行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娱行业经验,以便评估公司状况以及具体项目的未来前景。金融机构在内部注重培养懂得影视企业运作的专业人才,在外部也与服务影视行业的第三方公司积极展开合作。
马新明 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对于早期阶段的影视项目融资而言,银行必然需要首先评估企业有无还款能力,其次才是质押物的价值问题,而版权本身又有一个实现价值的过程,只有能够通过一套整体的商业逻辑实现变现目的,才能使影视企业更好地进行融资。
需要完整会议实录的会员单位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